法学毕业生如何选择一家适合的律所

大多数律所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这种适合不仅是律所的发展前景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匹配,也是律师与律所的融洽,合适有时候也是和适,和谐和舒适。但目前大多数法学毕业生在面临律师职业及律所选择都存在的一定的困惑及误区。
我先谈谈对于律师选择的困惑。对于要不要做律师,大多数毕业生都没有想好,而等想好这个问题时已经错过了太多。笔者在读研时,身边许多同学都说毕业后做律师,但最终一个班上做律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究其原因,大多数还是不能忍受律师执业的艰难,这种艰难体现很多方面。

第一,工作的荣耀感,当一份公检法的公务员工作和一份律师工作摆在毕业生面前时,大多数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虽然部分毕业生被分到了基层法院派出法庭从事书记员的工作,但是从工作的荣誉感上来说,前者所带来的体面也远远超过了一个实习律师,在当下的中国,公务员不仅会给求职者本人带来荣耀,也能给父母脸上长光,在中国,律师的社会地位远不及公检法。

第二,执业初期的薪资,就笔者所执业的南京而言,实习律师第一年的工资基本在2-3k,好一点的4-5k(很小比例的律所),个别律所甚至没有实习期工资,而外地人在南京生活的成本大概在2-3k,于是答案出来了,在南京做实习律师第一年可能都养不活自己,这个对于已经读到研究生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不能忍受的第二个艰难。

第三,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多,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律师,律师需要的技能实在是太多了,也不是每一个选择了从事律师职业的都能成为优秀律师、成功律师和大律师,这个行业淘汰率从你求职的那一刻已经产生,张勇律师在其《律师接案办案智慧与技巧:重大民事案件复盘》一书里这么说到:“假设100人参加考试,放弃考试的可能有20人,通过考试的可能有8人,8人中从事律师职业的可能有5人,5人中转行的可能有2人,剩下的3人中,只有1人业务很好,其他一般”这差不多也是律师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当初和笔者一起实习的律师中,不少人已经转到了公司法务,甚至还有公司法务出来做律师,做了几年又做公司做法务的,这个行业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所以有铁打的律所,流水的律师这样的说法。

当你想要做律师时,你首先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我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我究竟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还是一份毕生追求的事业?我能不能忍受执业初期的困苦?如果这几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认为你已经想好了决定要做一名律师。

有些毕业生在经历了求职失败之后把做律师当成最后的选择,甚至是迫于无奈的选择,我感觉在这种选择下做律师往往不容易成功,而且我也不喜欢这样的求职者。一份职业,只有热爱才能做好,所谓热爱,就是非他不可啊。

今天和一个学弟聊天,他正在面临着是从事律师职业还是法务的艰难选择,法务的工资是律师工作的两倍多,最后我鼓励他坚持自己做律师的选择,但是我没有告诉他的是,当年我也遇到了这种情况,研究生毕业时拿到了一个大型国企法务的offer,工资和这位学弟现在的工资差不多,甚至还要多一点,后来我想到当初为什么工作三年还要读研,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律师嘛,所以还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个offer,现在想起来,虽然可惜,但是一点也不后悔,必须是真爱才行。

第二问题,律师是一份活到老学到老更是干到老的职业,在上海,有的律师七八十岁还在开庭,这是怎样让人感动的精神。第三个问题,当你选择了做律师,就意味着前几年可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除非进入到顶级的律所,否则生存是一名新人律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做律师,生存永远比发展重要。笔者刚开始做实习律师时,采取的是纯提升的模式,第一年收入不到5k,是的,是一年的收入不到5k,不是一个月,现在想起那个时候的困苦,眼角有时都情不自禁地泛起泪花,但也是这份困苦让我在以后的执业中更加积极和乐观,有的时候谈好的案子被当事人无端毁约,有的时候遭到当事人的无端指责,有的时候陷入办案的焦灼,但一想到那最艰苦的实习律师的经历,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这大概也是律师职业的考验吧。

我再谈谈如何选择一家律所。选择一家律所大概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职业规划、指导老师、发展空间、律所平台,这些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首先是你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无非包括地域和专业,在城市的选择上,因人而异,但是如果可以去北上广,一定不要迟疑,律师业务在这三个城市中是最蓬勃的,个别领域的优势甚至是毁灭性的,比如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北京绝对是这个领域处于金字塔的顶尖,其他的不说,就拿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机构都在北京来说,也是优势也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提并论的,笔者要是再年轻几岁,也许就去北漂了。
职业规划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专业方向,法律服务的领域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如果你具有理工科背景,那可以考虑做个专利律师,如果你擅长英语,那可以从事涉外法律服务,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当你把地域和专业方向都确定下来的时候,下一步就可以考虑选择一家什么样的律所了。

在律界,一直有红圈所的传说,但可惜笔者不是来自红圈所,对此并无太多发言权,红圈所所聚集的社会资源、律师大咖以及在行业里的影响力绝对是一流的。在律所的选择上,与其说是选择一家律所,还不是说是选择一个适合你肯带你的指导老师。律师行业是一个师徒传承的行业,你的指导老师从你入职的第一天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但是律师行业的师徒关系又没有强到可以把指导老师的威严强加到实习律师身上,又因为实习律师的工资往往是指导老师开的,这一行也经常把指导老师喊做boss,这一点跟学校里的学生称呼自己的导师差不多。

但指导老师也容易走极端,一个极端把自己当成师傅,高高在上的师傅,拥有绝对的权威,比如某大壮收徒几十人,并且还有拜师仪式,跟著名的东北小品演员类似,另一个极端是把自己完全当成老板,我给你发工资,你就得听话,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做事就行,随叫随到,手机7*24小时开机。

我觉得这两种指导老师都不可取,律师行业的师徒既有利益的依附也有感情的互补,所谓利益的依赖是说指导老师招收实习律师首先是满足自己工作的需要,而实习律师跟一个指导也是为了学习经验,这里面有利益,所谓感情的互补是,指导老师需要悉心教导,实习律师也需要虚心学习,这是要投入时间和感情的。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最大问题是如何选择一名好的指导老师,这里面涉及到对人的判断。这种判断不仅是对于新人来说很难,即便是同一个所相处多年的律所,也不好判断,识人是最难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和自己身边的同学、律师朋友多聊聊,或许某一个你认识的人就非常了解你所要选择的指导老师,这确实是缘分才能解释的。

在律所的选择中,发展空间和律所平台基本上是你在执业3-5年后才去考虑的事情,因为一开始无论在哪个所,只要指导老师肯带你,都能让你学习很多东西,都很好。而在执业3-5年之后,当你慢慢融入律师行业,并且能生存下来的时候,发展空间和律所平台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当然如果一开始就能把这两个问题一并解决,以后就免得折腾,这里就不过多展开。

总而言之,是不是选择做律师以及选择一家什么样的律所,是每个想做律师的法学毕业生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我仍希望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给大家一些帮助,在律师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王晶 2018年6月27日于金陵建邺河西

发布者

王晶律师

律师、专利代理人,执业于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